谷雨初至,万物葳蕤。4月20日,设计与创意学院工会组织教职工赴衢州常山开展自然为师・生态为墨主题春游活动,在三衢石林的地质奇观中感悟自然美学,于路里坑村的艺术村落里探寻乡村振兴密码,在辉埠矿山公园的生态修复实践中领略绿色发展智慧,以行走的课堂激发创作灵感,为学科建设注入新活力。
在华东第一石林三衢石林,教职工们漫步于4.4 亿年前的奥陶纪古生物礁遗址,惊叹于象形石动物园的鬼斧神工。三衢圣母峰的典雅、猴子观海石的灵动、紫藤峡谷的幽深,构成了天然的艺术画廊。当穿行于溶沟石芽间,这些天然形成的褶皱与裂隙,恰似画作中的抽象线条,为设计提供了全新灵感,让教师们在欣赏美景中提升了美育素养。
午后抵达路里坑村,这座毗邻三衢石林的古村落正经历着艺术再造。教工们走进由废弃猪栏改造的三衢艺术馆,欣赏常山农民画与当代艺术的跨界融合。在羊圈咖啡文创空间,我门看到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美,更要激活乡村内生动力。
在辉埠矿山公园,我们见证了灰色矿区到绿色氧吧的生态奇迹。漫步于1.2米高的悬空栈道,昔日的采矿宕口已变身花海梯田,300 亩矿区遗址通过“地质+ 生态修复技术,成为集科普教育与艺术创作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。这种后工业时代的美学重构,为我们的公共艺术课程提供了鲜活案例。设计学科就是要在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' 的实践中找准定位,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。”
此次春游活动将专业实践与生态美育有机融合,既是一次身心的诗意栖居,更是一场设计教育的深度思考。将石林的地质美学、古村的活化经验、矿山的生态智慧带入课堂,让自然馈赠成为教学创新的“活教材”。